□據新華社報道
  邁出可貴一步
  “這四點原則共識來之不易,是中日雙方著眼於兩國關係健康穩定發展與地區和平穩定大局,朝著改善關係邁出的可貴一步。”中國社科院日本研究所副所長楊伯江說。
  中日邦交正常化40多年來,中日關係取得巨大發展的一個重要基礎,就是1972年兩國恢復邦交時雙方領導人和政府達成的一系列重要諒解和共識,以及《中日聯合聲明》等四個政治文件中規定的各項原則精神。
  中日四個政治文件是指1972年的《中日聯合聲明》,1978年的《中日和平友好條約》,1998年的 《中日聯合宣言》和2008年的《中日關於全面推進戰略互惠關係的聯合聲明》。
  但是,近兩年來,日方違背上述聲明,製造了“購島”鬧劇、領導人參拜靖國神社等一系列單方面的行為,對中日關係造成嚴重損害和衝擊。“因此,這四點原則共識的達成對中日關係的發展有重要的現實意義。”中國社科院日本研究所副所長高洪說。
  符合各方利益
  楊伯江認為,這四點原則共識的達成,是日本安倍政府在改善與周邊國家特別是中國的關係方面所面臨的國內外壓力不斷增加的結果。
  中日雙方互為重要的經貿合作伙伴,但去年,中日在投資和貿易領域卻出現了“雙降”現象,政治關係惡化給經貿關係帶來的負面影響不容小覷。去年,日中經濟協會大型代表團訪華時就表示,儘管國家間有時會產生摩擦,發展成外交問題,但是希望朋友之間的交流不要中斷。
  “中日關係無論是共同利益還是結構性矛盾都在同步增加,但是中日之間的相互需求度沒有下降。中日兩國處於同一個生態環境系統中,這樣的先天環境決定了彼此很難相互切割。雙方在地區和國際問題上也需要協調合作。”楊伯江說。
  分析人士認為,中日四點原則共識的達成,將有利於亞太地區矛盾的管控,符合域內外國家的利益。
  不能過分樂觀
  “中日之間的問題,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這四點原則共識也只是雙方改善關係的第一步,不可能一蹴而就。總體來說,中日關係既合作又鬥爭將成為常態。”楊伯江說。
  他認為,出於對現職領導人身份的顧忌,這四點原則共識達成後,安倍在參拜靖國神社等個人言行上,應該有所收斂,但日本與亞洲鄰國的歷史問題不僅僅是參拜問題,還有歷史教科書、慰安婦、強徵勞工等,這方面問題對兩國關係的干擾不會停止,雙方的博弈是長期性的。
  高洪認為,四點原則共識的一個重要成果,是將中日雙方在釣魚島等領土問題上的爭議明確地見諸文字,強調了雙方存在不同主張。這是對客觀現實的承認。“我們不能盲目樂觀,在歷史問題、領土維權方面的鬥爭還會繼續,常態化主權巡航應該繼續進行。”高洪說。
  (原標題:改善中日關係的可貴一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cbvhcwfj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